别让 “素食养生” 害了中老年人

   日期:2025-02-17     浏览:9875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在热门综艺节目《一路繁花》里,刘晓庆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故事:她的朋友因长期坚持吃素,身体严重骨质流失,最终走路都不得不依靠拐杖。这并非个例,如今,不少中老年人将 不吃肉只吃素 奉为
 在热门综艺节目《一路繁花》里,刘晓庆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故事:她的朋友因长期坚持吃素,身体严重骨质流失,最终走路都不得不依靠拐杖。这并非个例,如今,不少中老年人将 “不吃肉只吃素” 奉为 “健康养生秘诀”,甚至有人宣称 “肉类蛋白和奶制品是现代病的根源,素食才是防治慢性疾病的良方”。然而,科学研究表明,这种观念大错特错,长期吃素对中老年人而言,可能是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

 

素食的分类 

素食一般分为两类。一类是 “蛋奶素”,这类素食者会食用鸡蛋和牛奶,部分人也可能只选择其中一种。从营养成分来看,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(如维生素 A、D、B 族等)以及矿物质(如铁、锌等)。一个鸡蛋大约含有 7 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质,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,利用率高。牛奶则是钙的优质来源,每 100 毫升牛奶通常含有 100 - 120 毫克的钙,同时还含有乳清蛋白、酪蛋白等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D 等营养成分,有助于钙的吸收。另一类则是更为严格的 “纯素食”,杜绝一切来自动物的食物,包括奶类和蛋类。很多人认为素食天然健康,却忽略了人体维持正常运转和健康所需的营养极为复杂多元,并非素食能完全满足。

 

长期食素易缺乏的营养素 

1. 钙、铁、锌等矿物质:奶制品是补充钙元素的优质来源,以常见的纯牛奶为例,每 100 毫升牛奶中的钙含量能满足人体每日钙需求量的 10% - 15% 左右。而深绿色蔬菜如菠菜,虽然含有一定量的钙,但每 100 克菠菜中约含有 150 毫克钙,同时却含有大量草酸,草酸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,极大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。传统豆制品如豆腐,其钙含量因制作工艺不同有所差异,以石膏豆腐为例,每 100 克约含 116 毫克钙,但同样存在其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。肉类和水产中富含的铁和锌,不仅含量丰富,而且人体吸收效果良好。例如,每 100 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 2.8 毫克,且其中的血红素铁能被人体高效吸收。而植物性食物中,以每 100 克菠菜为例,含铁量约为 2.9 毫克,但其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,吸收利用率较低。锌在瘦肉中的含量也较为可观,每 100 克猪瘦肉含锌约 2.99 毫克,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锌不仅含量低,还会因植酸等物质影响吸收。长期食素,很容易造成这些矿物质元素的缺乏。

2. 维生素 B12:维生素 B12 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,植物性食物完全不含有。它在人体中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,尤其是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运作。缺乏维生素 B12 会影响多个身体系统,初期可能只是感到轻度疲劳,这是因为细胞代谢受到影响,能量产生不足。随着缺乏情况加重,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,如手脚麻木、刺痛,平衡感变差等,严重时则会损害神经功能,甚至可能导致巨幼细胞贫血。

3. DHA、EPA 等必需脂肪酸:DHA 主要存在于水产鱼虾中,它对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与功能维持起着关键作用。例如,三文鱼就是 DHA 的优质来源,每 100 克三文鱼中 DHA 含量可达 1.2 克左右。植物食物如亚麻籽油中的 α - 亚麻酸虽能转化为 DHA,但转化率极低,仅有不到 5%。因此,仅靠植物性食物很难获取足够的 DHA,这可能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,尤其是对中老年人,可能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。

4. 蛋白质:蛋白质是构成身体新组织,如皮肤、头发、指甲、骨骼、肌肉等的重要原料,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。蛋、奶、肉中的蛋白质,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相近,且易于消化,被称为 “优质蛋白”。以鸡蛋为例,鸡蛋中的蛋白质几乎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利用。而植物性蛋白质,如豆类中的蛋白质,虽然含量丰富,但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需求存在差异,缺乏部分必需氨基酸,如蛋氨酸等。长期素食,极易导致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缺乏,进而影响身体组织的修复和更新,出现皮肤松弛、头发易断、肌肉无力等症状。

5. 维生素 D:日常饮食中,能提供维生素 D 的食物较少,主要来源是鱼肝油、鱼虾等水产品,奶酪和蛋黄中也含有少量。每 100 克三文鱼中维生素 D 含量可达 500 - 1000 国际单位,而每 100 克牛奶中维生素 D 含量通常仅为 1 - 2 国际单位。只吃素食,缺乏维生素 D 的风险大大增加,而维生素 D 对骨骼健康起着关键作用,它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,缺乏时会导致钙吸收不良,影响骨骼的矿化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
 

长期吃素对老年人危害大的两种病 

1. 贫血:肉类富含血红素铁,是造血的重要原料,且人体对其吸收利用率高。以每 100 克牛肉为例,血红素铁含量可达 2 - 3 毫克,人体对其吸收率能达到 20% - 30% 左右。长期不吃肉,又未额外补铁,极易引发缺铁性贫血。同时,缺乏维生素 B12 也会导致贫血等严重问题。维生素 B12 参与 DNA 的合成,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,导致巨幼细胞贫血。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)》数据显示,我国 60 周岁以上人群中,男性贫血率为 10.1%,女性为 11.2%。贫血会导致老年人面色苍白、头晕、易疲劳、心慌气短等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2. 肌少症:肌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减少、萎缩,肌肉力量减退,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,近一半的老年人会受其困扰。蛋白质摄入不足是引发肌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很多人误以为老人外表瘦是健康的表现,实则不然。肌肉不仅是身体运动的动力来源,还对维持身体平衡、保护关节等起着重要作用。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,以每 100 克鸡肉为例,蛋白质含量约为 20 克左右。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并不比年轻人少,65 岁以后甚至会有所增加,以维持肌肉量和身体功能。如果不吃肉,又没有其他合适的蛋白质补充途径,就很容易蛋白质缺乏,久而久之导致肌少症。肌肉减少会使老年人跌倒、骨折、骨质疏松、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增加。就像刘晓庆朋友因吃素导致骨质流失、走路拄拐,而对老年人来说,摔倒可能引发致命后果,如髋部骨折,一年内死亡率可能超 20%,最高可达 50%。《2010 - 2012 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》显示,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 16% 和 37%,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 25.1%。

 

中老年人该怎么吃 

1. 避免纯素食:纯素食很难保证营养均衡,建议中老年人每天适量摄入肉、蛋、奶,以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。一个鸡蛋、一杯牛奶搭配适量肉类,就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
2. 控制摄入量:适量食用肉蛋奶不会导致三高问题。根据膳食指南,普通人每天可食用畜禽肉类 40 - 75 克,或鱼虾等水产品 40 - 75 克,蛋类 25 - 50 克(约一个鸡蛋),每天饮用 300 - 500 克奶制品(约 1 - 2 杯牛奶)。例如,选择 40 克左右的牛肉,可提供约 8 克优质蛋白质以及一定量的铁、锌等矿物质;500 克牛奶能提供约 15 克蛋白质和 600 毫克左右的钙。

3. 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

1. 多样化选择:将牛羊肉、鸡鸭肉、鱼肉、贝类等多种肉类交替食用,丰富饮食种类。不同肉类的营养成分略有差异,如牛肉含铁量高,鸡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,鱼虾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多样化食用能确保摄入更全面的营养。

2. 优先白肉: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、易消化的白肉,如鸡、鱼、虾等。以鸡肉为例,去皮鸡肉的脂肪含量较低,每 100 克去皮鸡肉脂肪含量约为 1 - 2 克,且蛋白质含量高,易于消化吸收。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,如三文鱼、鳕鱼等,对心血管健康有益。

3. 减少肥肉和腌肉摄入:避免食用高脂肪和高盐的肉类,特别是五花肉等肥肉,以及油炸、烧烤等重油烹饪的肉类。五花肉的脂肪含量较高,每 100 克五花肉脂肪含量可达 30 - 40 克,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腌肉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大量盐,且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,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。三高患者尤其要注意,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 

中老年人在追求健康养生的道路上,切不可盲目跟风素食。合理的荤素搭配,才能为身体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,让晚年生活更健康、更有质量。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健康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健康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