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正常,为何还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?

   日期:2024-12-11     浏览:9637    
核心提示: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不适,容易被忽略而贻误诊治时机。患者早期表现可能是尿中有较多的气泡,气泡就像打鸡蛋时上面的那层沫一样
 

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不适,容易被忽略而贻误诊治时机。患者早期表现可能是尿中有较多的气泡,气泡就像打鸡蛋时上面的那层沫一样;尿量大,且持续时间长,一般超过3~4分钟。

建议

如果出现以上情况,建议患者尽早去医院筛查微量尿蛋白。即便没有症状,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≥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1次肾脏病筛查。

3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

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常见,发生率为20%~30%,往往在诊断糖尿病后5~8年中出现。患者初始的典型症状是肢端麻木和疼痛,像戴上了手套、袜套一样对称出现,夜间较重,可以有蚂蚁爬的感觉,忽冷忽热,有时候只有发凉发冷。

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原则是防胜于治,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轻症状。

4、糖尿病足

糖尿病足属于下肢动脉病变,较早的表现是间歇性跛行,比如走三四百米就感到小腿疼痛,上楼或走上坡路时症状会加重,休息后可以缓解,再行走则会再次出现。此外,还有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伤口难以愈合。

建议

一旦患者确诊为糖尿病,应该常规筛查下肢动脉彩超。单纯间歇性跛行首 选药物治疗,同时配合行走锻炼。

强忍疼痛锻炼可能需要患者具备强大的毅力,但锻炼可以促进肌肉收缩、建立侧支循环,有利于改善症状。

5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

糖尿病病程在30年以上的患者,几乎都有视网膜病变,但轻重不一。

视网膜病变可分为6期,前3期分别为微血管瘤、硬性渗出、软性渗出。如果前3期病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,就会发展到4期,即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,但是这些血管很脆弱,容易破裂引起出血,而出血一旦扩散到玻璃体里,就会将整个视网膜前的玻璃体遮住,导致视力明显下降。

再往后发展,长期出血会导致视网膜前聚集大片白色的膜状东西,形成增殖膜,这就是5期。增殖膜越长越厚,极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发生脱离,也就是6期,这是极严重的阶段。

前2期和较轻的3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;较重的3期和4期病变可用激光治疗;如果到了5期和6期,则要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才能保住视力。

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?

定期检查

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,不仅 有利于血糖控制,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,争取早发现早治疗。

与并发症相关的检查

眼底检查:可查视网膜病变、白内障、眼底出血等

肾病:可查尿微量白蛋白

心脏病变:可做心电图、心脏超声、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等

周围神经病变: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

周围血管病变:多普勒彩色超声探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外周血管病变

口腔检查:可查牙周病

控制体重

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,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加重,导致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利用不足,血糖进一步升高。研究报告,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,需要采用较大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。因此,控制体重也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。

血糖、血压、血脂全达标

《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(2022)》明确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,同时提出,对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患者,可以酌情放宽控制目标,但应避免高血糖引发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。

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

血糖

空腹血糖:4.4~7.0 mmol/L;

非空腹血糖<10.0 mmol/L;

糖化血红蛋白A1c <7.0%

血脂

总胆固醇<4.5 mmol/L

甘油三酯<1.7 mmol/L

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:

男性>1.0 mmol/L;

女性>1.3 mmol/L
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:

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<2.6 mmol/L

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<1.8 mmol/L

血压

<130/80 mmHg

BMI

<24.0 kg/m2

很多时候血糖“正常”只是表象,可能已经出现了并发症,而患者本人还不知情。

因此,要想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,在治疗中必须早期进行干预,全 方位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(如血糖、血压、血脂、肥胖等),联合多种药物治疗,加强生活方式干预,才能大大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中医养生

推荐图文
推荐中医养生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