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,长沙县不少人“踩坑”了!医生提醒

   日期:2025-02-13     浏览:9013    
核心提示: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,中医养生因简、便、廉、验而备受大众青睐,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养生行列,保温杯
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,中医养生因简、便、廉、验而备受大众青睐,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养生行列,“保温杯里泡枸杞”“告别熬夜脱发,从八段锦开始”等“散装”养生法层出不穷,人们对于中医诊疗以及中医养生的关注度空前高涨。

近日,记者走访长沙市中医医院(长沙市第八医院),采访湖南省名中药师、主任中药师邓曼静,了解到,无论是中医诊疗还是中医养生都是更加科学严谨的,有些“时髦”不能赶,有些误区要避开。中医养生需科学合理,避免误区,根据自身情况和节气特点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,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

 

图片由AI生成







误区一 秋冬盲目进补

现象:市民小陈觉得自己身体很虚,免疫力很差,到了秋冬季就爱食用人参等补品,日前因为摄入过多滋补用品,导致代谢紊乱到医院就诊。

解读:邓曼静告诉记者,过度进补是当前中医养生常见的误区之一。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很虚,其实有时候这种“虚”并不是真虚,而是缺乏锻炼,导致心肺功能下降。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本身就很虚,免疫力很低,所以他们爱用一些补品,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去医院经过大夫系统的辨证。

 

图片由AI生成

“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,进补之前先得弄清自己的体质,不同体质进补的方法大不相同。”邓曼静表示,俗话说是药三分毒,如果没有特殊的疾病,最好是食补,平日常说的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都是很有道理的。通常来说,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,如果秋冬季选择药补,建议也要对症下药,药材绝非越贵越好,食用后也要注意适度运动,促进肠胃吸收,提高新陈代谢,强身健体,增强免疫力。





误区二 易胖是湿气重

现象:很多人认为,胖是由于湿气重造成的,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,于是各种减肥祛湿产品应运而生,比如红豆薏米茶、暴汗服、拔罐火疗、美人鱼姜蒸等。

解读:“现在不少年轻人追求‘白幼瘦’审美,热衷减肥,这其实给不少打着‘中医’幌子的商家可乘之机。”邓曼静指出,大众心中,体重增加,往往与湿气重有关。部分商家顺势推出一系列减肥祛湿茶,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。但其实,“祛湿”并非适用于所有体质的人,比如有些人脾胃不好,或者属于寒性、阴虚型的体质,就不能盲目地去用一些祛湿药。





误区三 偏信民间偏方

现象:36岁的刘女士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。近半年来,原本满头秀发的她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白头发,严重影响了个人形象。担心染发会对发质和身体造成伤害,于是老家亲属推荐了一个偏方,连续服用两个星期后,刘女士感觉白头发的情况没有改善,反而出现乏力、食欲缺乏、尿黄等症状。同事也说她肤色看起来比以前要发黄很多,怀疑她得了肝病。在前往医院就诊后得知,她服用的偏方中含何首乌引发了肝损伤。

解读:“在民间,流传着很多中医偏方,如用醋泡鸡蛋治疗哮喘、用花椒水治疗脚气等。很多人对这些偏方深信不疑,甚至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。然而,毕竟个人情况不同,其疗效和安全性无法保证。”邓曼静表示,流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偏方有的是有治疗价值的,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建议不要轻易相信和使用民间偏方。如果患有疾病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。

邓曼静提醒,有些偏方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,如用斑蝥治疗皮肤病,可能会导致中毒;用蓖麻子治疗便秘,可能会引起中毒性肝炎,用附子、乌头类药材泡酒,可能会引起中毒等。

 





误区四 中药当保健品服用

现象:一些人将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,美其名曰“有病治病,无病防身”,市民小李便因人参、西洋参过量服用,会出现心悸、头痛、眩晕等不良反应前往医院就诊。

解读:“‘是药三分毒’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。”邓曼静告诉记者,中药与西药一样具有双重性,既能治病也能致病。一般来说,用药剂量及时间应遵医嘱,药物剂量都是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重、病情来定的,不能随意增减,以免带来不良后果。大剂量服用中药,不仅可能打破身体的吸收平衡,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等状况,谨遵医嘱,不急于求成才是正确的服药态度。一剂中药按作用可分为君、臣、佐、使,有主次之别,如果方中缺药,不可随便用其他药物代替。





误区五 煎熬中药 药渣是精华

现象:当下,大家都很关注养生,一些所谓的“养生”短视频中提出,煎煮中药后,产生的“药渣”(沉淀物)要喝掉,因为都是“精华”,不少人对此也十分相信,认为喝掉“药渣”(沉淀物)才能带来更多益处。

 

图片由Ai生成

解读:邓曼静介绍,中药在煎煮后,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溶解在药液中,但也会有一些不溶性的物质沉淀在药液中。中药饮片的类别千差万别,有植物、动物甚至还有贝壳类,因此在煎煮过程中产生沉淀物是很自然的。对于沉淀物,其实在《伤寒论》中有着详细的记载,其中所说的“去滓”就是把中药的沉淀物去掉。煎煮中药时难免有饮片的细碎物质混入药汁中,建议在服用中药前,先用布或细孔滤网过滤一下,可以避免药渣混入药汁里。此外,久置的中药会出现分层现象。喝之前,建议搅拌一下。





误区六 中医美容减肥疗效好

现象:当前,市面上流行着带有“排毒养颜、润肠通便、瘦身美体”功效的驻颜减肥美容产品,打着“纯中药成分、无副作用”的旗号,深受爱美人士的青睐。

 

图片由Ai生成

解读:“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不少美容减肥产品大多含有大黄、番泻叶、芦荟等成分,甚至还添加激素成分,是利用泻下药,引起腹泻来进行减肥。”邓曼静提醒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减肥美容也如此,因此中药减肥美容应找专业的中医师四诊后方可应用。中医认为,肥胖与痰、湿、气虚等有关,中药减肥应从益气、健脾、化痰等方面着手,切不可单纯以“泻”减肥。

 

“中医养生是一门科学,要避免走入误区,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。”邓曼静强调,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,遵循自然气候变化规律,可以使人体机能与自然状态和谐统一,以达到养生目的。如立春应顺应阳气生发,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,秋分前后燥邪伤津液与肺脏,易出现呼吸系统和皮肤病,可通过食用润肺生津之物预防等,通过尊重科学,理性对待中医养生,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,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中医智慧带来的健康和幸福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中医养生

推荐图文
推荐中医养生
点击排行